品管圈(Quality Control Circle)就是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,自发自主地结成数人一圈,齐心合力活用品管手法,发掘工作现场所存在和潜在的品质问题,自力自主地开展品质管理活动的小团体。
1) 明显的自主性;
2) 明确的目的性;
3) 严密的科学性;
4) 广泛的群众性;
5) 高度的民主性;
6) 运作的灵活性。
1) 有利于预防和改善,增强员工的品质意识、问题意识、参与意识和改进意识;
2) 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;
3) 有利于开辟全员管理新途径;
4) 有利于提高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水平;
5) 有利于树立员工的职业道德、责任感,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,并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;
6) 有利于提高品质,降低消耗,增加经济效益。
CC的组建应从实际出发,遵循“自愿参加、上下结合、实事求是,灵活多样"的原则。
-
QCC课题分哪几种类型?它们的目的/任务和特点各有什么不同?
现场型: 班组、工序、服务现场员工稳定工序、改进质量、降低物耗,提高服务质量。 生产、运输、服务现场与现场职工日常工作结合紧密。
攻关型 :“干、技、工"三结合。 针对技术难题以技术人员为主和/或以工人为主。重点工序或对品质影响较大的重要环节。降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。
管理型 :管理人员为主提高管理水平,改善管理中的问题(含经营决策、市场预测,目标制定,体系建立,管理层专业管理的改善,工作标准的制定,管理规范的研究,工作程序的编写,工序管理点的设定统计报表和记录设计,基础工作规范等提高工作质量。在小组成员所辖范圈和/全企业范围。其成果须通过高层领导指令实施。
服务型: 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员工提高服务质量,推动服务工作的标准化,程序化,科学化,提供优质服务增加销售额,加速资金流动,提高服务设施使用率,多功能服务等。在各自服务岗位。组织上-临时性活动上-专题性目的上-偏重结果。
1) 组成品管圈/培训;
2) 品管圈的命名;
3) 掌握工作岗位的问题点;
4) 主题的决定;
5) 设定目标。
1) 提高员工素质、激发全员创造性和积极性;
2) 改进品质、降低消耗、提高经济效益;
3) 建立文明的,心情舒畅的生产、服务、工作现场
1) 发挥才智、激发创意;
2) 提高工作乐趣;
3) 获得训练,提高解决问题,总结、归纳及表达能力;
4) 改善人际协作及沟通。
1) 领导对QCC活动思想上重视,行动上支持;
2) 员工对QCC活动有认识,有要求;
3) 培养一批QCC活动骨干;
4) 建立健全QCC活动规章制度。
1) 大环套小环,互相促进;
2) 不断循环,不断上升;
3) 推动PDCA循环,关键在处理阶段;
4) 每经过一次循环,应解决一批问题。
-
如何在QCC的活动过程中体现PDCA的“大环套小环"运作?
不论是群体活动还是分散执行任务,所有成员的改善行动要符合整体PDCA进程(必要时讨论修改)同一阶段或每一次的活动要体现本步骤的承前启后的PDCA,也要同样地检讨前期任务完成情况,分析探讨现时问题管策略,确定下一步任务管方向,活动记录均要认真实地记录这一大环套小环的滚动过程,有效地将活动推向目的。
“S"即研究:
1) 强调深入地分析每一步骤中成败的因果,以利进步。
成功方面:如:
a) 活动方法的创新;
b) 工具的活用;
c) 典型经验的总结。
博采众长,融合提炼,用以指导今后整理、汇编以提供借鉴。
若遇失败则:
a) 分析研究问题在哪里?
b) 为什么这样?
c) 差距在哪里?
对照人家的成果,比较自己的不足,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,以这样的心态寻找答案,认可先进才是进步的开始。
2) 要以实施改善计划的认真精神来对待PDCA中的C和A阶段,强化C(S)分析研究作用。
-
在QCC活动中,至少有哪些步骤必须将活动作定量化表现?
1) 掌握问题点;
2) 设定目标;
3) 现状调查;
4) 制定/实施对策;
5) 总结发表。
活动是QCC的灵魂,一般情况下QCC集中活动为每周一次,如有突发事件或阶段任务较艰巨,可以根据需要及时集会或延长周期,但一般不超过二周,太长的活动周期和不定期都会松散成员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降低,活动的不连贯会影响到课题目标的达成。
1) 自选课题;
2) 指导性课题;
3) 指令性课题。
1) 自上而下;
2) 上行结合;
3) 自下而上。
1) 推行TQM的热心人;
2) 业务知识较丰富;
3) 具有一定组织能力。
1) 是骨干带头作用;
2) 是组织协调作用;
3) 是传授指导作用;
4) 是开拓推进作用。
1) 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选题;
2) 从现场或QCC本身存在的问题选题;
3) 从内外部客户不满的问题中去选题。
1) 课题宜小不宜大;
2) 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(不可抽象);
3) 选题理由应注重目的和必要性。
要选择大家关心,又可以自己动手解决,并可提高水平的主题先着手。
明确应有状态,掌握现实状况,对照比较差距从中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找出问题点。
注意客观性和时间性。
1、客观性:
1) 用数据和事实说话;
2) 数据来源是否有依据;
3) 整理分类的方法是否恰当;
4) 抽样是否有代表性。
2、时间性:
1) 现状调查起止时间对产品而言一般不少于四周,物耗等一般不少于三个月;
2) 调查时间段的末端要紧接活动的开端。
调查表、简易图表、排列图、直方图、控制图、散布图、分层法等。
声明:制造中国文章---属冠卓咨询内部专家原创内容,代表个人观点,授权于冠卓咨询网站使用;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:冠卓咨询。请尊重原创!
rect(423px,auto,auto,423px);}